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迷走建築」 - 2012活動

今年,宜蘭再次倍受建築界關注的一年。

在今年有足足半年的時間-於蘭陽博物館的《蘭陽戰後建築展》承襲宜蘭過去而梳理一次這些山與平原上頭的現代建築脈絡,還不到尾聲又興起一陣為求適應在地宜居的宜蘭厝烏石港計畫競圖;而在一個月之後,來自台灣、日本、香港與新加坡大學的建築新人來到宜蘭,進行此生第一次的國際間公開評圖。

這裡,在地理上是一個被稱做台灣東部的「地方」。

過去,這樣的矚目是想都想不到的「改變」。

迷走建築從2002年迄今已十年的對宜蘭長期關注,幾乎毫無間斷的在這片平原上藉著旅行尋找重新認識土地的方法,從一開始對於在地建築師作品的欣賞到傳統聚落的認識,接著我們嘗試在旅行的移動過程中感受宜蘭近十年的快速變化,這是旅程,一段經驗的旅程。我們騎乘機車,穿越紛歧的水道與密佈的稻田,卻在轉彎處栽進工廠的煙囪森林,從海濱到山稜,這是宜蘭這片月彎般的土地難得的體驗,一場在地性面臨現代化過程中拉鋸的身影。

接著,我們滿心意圖的想要紀錄這樣的感知,幾乎是映照,甚至是再現宜蘭這片土地的企圖。我們透過「圖盤」,一場遊戲的方式,實際的遊走於宜蘭數十年來的開發歷程,每個人的集體參與,是完成迷走建築旅程的最後一片拼圖。

再次的,邀請你/妳的參與,這不僅僅是知道宜蘭的過程,更是許多認識的可能。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迷走建築」 - 圖盤

2011年的「迷走建築」團隊正試圖進行一場改變。當年為團隊中堅的蘭陽學子們,在台灣各地的學校深造並開花結果,其收穫不僅僅是促進其他成員的加入活化了團隊,在設計方法上的學習更帶來革新的力量。

其中,就讀東海建築研究所設計組的楊宗維於2008年畢業設計「區域發展模擬遊戲礁溪實驗」中,建構以宜蘭「礁溪」為主體的大富翁模型,在面對區域發展方向面臨「在地性」與「全球化」相互牽引的不確定性上,提出以動態模擬機制之遊戲平台,進行具參與性質的思考與實驗,填補單向度預測的不足,以尋找更趨近於真實的策略。

據此,2011年迷走建築團隊藉其原著「礁溪真實」圖盤外,再依礁溪發展過程中多方競合之現況,如建築師與都市發展的關係、公權力與傳統地主的矛盾及環保團體與開發商的對立等,延伸出「城市推銷員」、「公部門」、「Green Power」,共計四個不同的圖盤。其囊括了建築師、公權力、環保團體、地主及開發商等不同角色,藉由參與者的實質加入,扮演開發過程中相互矛盾、角力的各方勢力,經歷各種公共事件及以雪山隧道開通作為分水嶺的規則變化。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參與者將由角色的最大利益出發,與同業及對立角色進行競合的賽局,並以「遊戲」方式再現礁溪開發的空間地圖。

圖盤以礁溪主要幹道作為投射之路徑,並透過擲骰的或然率體現道路間的主從關係,因此,參與者若投資主要道路周邊土地將會有較大的獲利可能,亦藉此界定出交通要道之「精華地段」與其他待開發區域的差距。而不同於傳統大富翁的靜態規則,公共事件的觸發將會改變圖盤的地理環境,如新闢道路或土地重劃等,凸顯交通對於台灣都市發展的巨大影響,由此參與者也須以動態的策略過程回應可能的環境變化。在遊戲過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合縱關係將是發展的關鍵,在面臨公部門或環保團體的壓力時,往往藉由合縱取得突破的機會,並獲取快速發展的契機,建築師亦在圖盤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藉由建築師的參與使土地的效益增加,加深參與者的策略深度,使圖盤的成果多向度的發展。

2011年「迷走建築」八十三名參加者共計七組的參與下,令人驚喜的再現出礁溪發展的現況與其他可能性,包含環保團體介入的可能及財團聯合開發的結果,在每個圖盤都部份甚至於完整的體現出礁溪開發的現況與困境,這是一個趨近於真實的過程,並且透過公共事件等變因的操作,將進一步的得到預測發展的可能性,這將成為圖盤持續發展的目標,並且在一年一度的「迷走建築」中,持續的透過集體活動來達到觀察、體驗然後參與的目的。

我們2012見。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我和我和他和他的電影情結」-濫殤

其實,不只是參與者,即便是急於分享的我們都對接下來感到疑惑。

這場自一百零一年一月七號開始的「我和我和他和他的電影情結」活動,在將近半年的時間中以十四部影片的欣賞結束。而這場分享的旅程,其實是自己過去電影欣賞的段落,一種整理的方式開啟了活動分享的契機。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迷走建築」 - 描繪

早期,葡萄牙人所描繪的台灣是三塊島嶼的,這是出自於當時對河川帶來海峽的誤解,在過去的美洲也曾出現。在這個時期,地圖的本身未必用於精準,而更像是認知的再現,以發現的事件作為據點,再藉由意識描繪感官認知投射於未知空間的可能。

在此,迷走建築圖盤亦常是提供一描繪感知空間的平台,並透過動態的操作,缺近於現今土地發展下多方衝突的現況。藉此或能體現出空間感知上的衝突,並作為問題探究的可能性。

迷走建築LOGO初稿

後記:本方案在進行一段落後,意外發現於DA雜誌12期「地理啟蒙」一書中,有許多觀念相似的部分,這幾乎是對台灣這塊島嶼同時性的再省思,多少也徵明了台灣現在的困境,以及一個尋找出口的方向。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關於贈書之一

自從搬回台北後,數箱的書花了許多時間整理,而不少書在台北的寸土寸金下沒了歸屬,原先已訂下的二手書店單程票,卻在自己眷念中退卻。

書本,是資訊與知識的凝結,其價值不應該只存在於買賣之間,而應是對於理解的渴望,在此期待這些曾經做為學習歷程助力的書本,能再次發揮價值,而非僅僅在家中塵封甚或成為架上的商品,據此,做為活動與交流的可能,如果有朋友需要這些書籍,請寫信給我,並寫下你對於本書使用/閱讀上的企圖與規劃,在累積一定來信後,我會選擇其未來的讀者予以贈書。

柏拉圖與鴨嘴獸一塊上酒吧?/Thomas Cathcart&Daniel Kleln ,廖月娟

Adobe Photoshop影像密碼-解密。典藏集/游閩州

太陽房子/胡湘玲

新。東京美學經濟/楊瑪莉、藍麗娟、陳應欽

下代基因建築-大地建築的變與不變/劉育東

。鉛筆素描/陳穎彬

請寫下你的收件地址/連絡電話/書籍/閱讀規劃至以下連結,我會儘快回覆您。
關於我想要的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