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網站上主要是提供荷蘭的浮動屋及船屋等作為設計之參考;不過在此項目,我試圖以台灣最常見的透天厝做為發展的原型,亦以屏東縣林邊鄉的市區作為研究基礎。其主因在於,以屏東一年至多約二至三次之洪患下,挑選大面積的基地進行整體的浮動社區規劃,係顯然不合於成本與效益,此外,在建築之設計必須顧及在地建築脈絡以及地方之記憶的原則下,便擇以能應對洪患之常民居住樣式做為本次設計之起點。
[從二零一零年的尾聲投稿至今,暫時毫無回音。途中發生幾個小插曲不免讓人對這次舉辦的效率擔憂,包含在截稿前一天公告將期限延展一周,以及在延展後的六日至今十二天來毫無第二階段之音訊等。
不過無論結果如何,如扣除學業作品的轉投稿,這次算是第一次的個人投稿作品,在上一個渾噩的年度,有了一個堪稱滿意的終結。]本段撰於2011.1.18,直至2011.1.28方得知入圍第二階段。
不過無論結果如何,如扣除學業作品的轉投稿,這次算是第一次的個人投稿作品,在上一個渾噩的年度,有了一個堪稱滿意的終結。]本段撰於2011.1.18,直至2011.1.28方得知入圍第二階段。
競圖會場認識的朋友
幫忙模型製作的小黑學弟
滿載的車廂
競圖成員:蔡長恩
模型協助:李志恆
參加團隊數:共122組
成果:特優[3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