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貳」

世界 / 收縮都市Global / Shrinking cities

  在二零一一年,全世界共有六十多億的人口,其中約三十多億的人住在城市中,平均每天有十九萬人進入都市成為了都市人,而在二零三零年時,在都市的人口將會達到四十九億人,但並非每個城市都將加入這場擴張的競賽,無論是在德國、美國、俄羅斯、南非甚至伊朗,皆有許多都市發生「收縮」現象,而本章節將以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所提出(Germany's Federal Cultural Foundation)一以三年為期的研究展覽之內容為主軸,輔以個人論述介紹收縮都市之觀念。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壹」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
Managing otherness – The urban strategy of shrinking cities

指導老師:郭文亮
研究生:蔡長恩

東海大學建築系 研究所 設計 (丙) 組

Tungh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Graduate School, Post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 [M.Arch. II]
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


摘 要/Abstract

「收縮都市」,一個伴隨著城市擴張的區域收縮現象。
Shrinking Cities— A phenomenon of region shrinking by cities extending.

  二零一一年的今天,全世界共有六十多億的人口,其中約三十多億人住在都市中,而自工業革命以降的都市化仍未停歇。目前,平均每天有十九萬人移居都市,而在二零三零年時,都市的人口將會達到四十九億人;然而並不是每個都市都將加入這場擴張的競賽,在都市人口有限增加甚至是減少的前提下,都市的擴張將可能導致都市部分區域的空洞與衰敗,在這個被稱為郊區化的進程中,大量的資本由市中心向外移動,導致市區資本密集的大型建物如百貨公司、辦公大樓等,以空殼的姿態形成都市中的灰色地帶,至此,都市進入了「都市收縮」的困境中,而這些巨大的空殼亦逐漸成為都市弱勢居民的避難所,接踵而來的治安、衛生等社會問題則進一步激化區域收縮的惡性循環。

In 2011, there are about 60hundred billion population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30 hundred billion are living in the cities. The urbanization is never stop since industrialization. Presently, there are 190 thousand person moves to cities per day in average. In 2023, the population of cities will increase to 49 hundred billion. However, not every city will join this expanding competition.


Use rising or even more, reduces limitation of cities' population as the presupposition. The extending of cities might cause decay and vacuous space for some area, which call suburbanization. In this suburbanization procession, there are quantities of principal move to edges of cities. It leads large scale building with great stock such as department store, commercial building and so on. They show up in an indistinct zone with void posture. Up to now, cities are suffering in shrinking cities’ situation. These void buildings become the refuges for destitute people. Security and sanitation problems come one after another; these public issues stimulate the shirking of regions again and again. It becomes a serious vicious cycle.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CxCITY 000」 第壹回 勉強合宿 X Competition

這將是團隊來到台中的首場活動-「競圖」

與目前擔任團紀彥建築設計專案的王銘顯建築師合作,進行一個實務性質的競圖,除了建築專業上的學習,我們也正期待一個持續對社區「溢出」的過程,透過不同的事件來「活動空間」。

錯過了?別擔心,我們將會持續下去。


責任感 X 專業 X 盡興 競圖合縱計畫
第一回:勉強合宿

「合作事務所」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勉強說明會」 民國102年午前10時
「勉強時程」  民國102年1月19日至2月5日
「勉強地點」  台中市西區華美街348巷11號1樓

「參與人員」  蘇民、蔡長恩、陳文元、張凱鈞、陳姳蓉、王禹翔、黃琮斌、林敬凱、王陳浩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迷走建築」 - 描繪的嘗試


『黑船來了?』描繪的嘗試

或許,我們可以把2011年迷走建築的巨大改變視為「黑船來了」。那什麼是「黑船」呢?其為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由美國佩里將軍所率領的美國船隊,嘗試以強大的武裝迫使日本開放貿易,這幾乎喚醒了有志之士的維新意識,在政治上掀起了巨浪,淹沒了幕府也淹沒了諸侯割據的時代,更以「西學」作為手段,在短短的四十年後蛻變成亞洲強權,擊敗了中國並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因此,回到「圖盤」帶來的轉變。其基因來自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於2007年以降,由Raoul Bunsch教授指導的設計方法,以劇情遊戲般的動態系統紀錄都市中的元素並進行原型的建構。在諸多蘭陽學子於台灣各地的學校深造下,吸引許多不同背景的成員的加入團隊,而其中楊宗維於2008年畢業設計「區域發展模擬遊戲礁溪實驗」,更促成了「圖盤」於2011年的初登場,這是與「迷走建築」的傳統旅程截然不同的介入,由一個單純對建築與環境的關切,轉變為對環境實質上的操作工具與再認知方法。

這樣的改變讓我們重新的回顧「路徑」的本質。迷走志工蘇民於2011年提出「航線」觀點,認為「迷走建築」活動多年來的移動路徑正是來自於經驗的修正,透過這樣發現的過程描繪出地圖,而非傳統上依循地圖的「旅行」,並在一年一度的活動中透過不同的航線發現並接近真實的風景。

據此,在2012年的旗幟中,我們提出以1568年的台灣形象做為識別。在這個時期,地圖的本身未必用於精準,而更像是認知的再現,以發現的事件作為據點,再藉由意識描繪感官認知投射於未知空間的可能。因此葡萄牙人所描繪的台灣是三塊島嶼的,這正是出自於當時對河川帶來海峽的誤解,而這個誤解將直到一次次的航行逐漸的靠近台灣陸地才得以明晰。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繁簡之間

正式於事務所的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周,即使過去有不少以實習與兼職的方式在不同的事務所幫忙的經驗,但這跟長時間在電腦與專用電話前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在過去被稱為規劃設計的階段,係自研究所時期就開始進行,而以立面為主的操作亦在為期不短的兼職生涯中,在風格上許多的轉變,在繁簡之間游移。

在今天與建築師的午餐閒聊中,提及建築設計風格略顯複雜的「話題」,這似乎是我們事務所這幾年來持續發展的現象,因此如何「收」將成為接下來的課題。這勾起在大一時的一段深刻回憶,記得在一個操作起來得心應手的路徑設計中,置入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嘗試以看似完整且多樣的型式來敘述空間的圍塑,然而當自己志得意滿的將模型推向講桌時,卻被老師當頭棒喝的提點「你現在要學習的,是收的方法。」,一句話驚醒了當局者,也開始自己設計的第一次「大清洗」。

我們都了解「簡單不簡單」。或許是在教育的填充階段使我們對於「空」懷有恐懼?或是東方思維中的留白已經被西方的理性架構掩去。無論如何,當我們面對一片素白的牆面時,總是想動些手腳,或許彎折、斷開、疊置,或可增加線條或水平版,此刻,滿心的「設計」念頭就像是沸騰一般的攪動著。

當然,繁簡之間都有設計的難處與挑戰,在可見的未來中我想仍免不了的將在兩端持續游移,而在這邊,先為自己留下一段關於思緒漲退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