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東海建築研究所的面試階段以「組構」為題,述說建築學習生涯如何建構思維。而如今的我埋首論文時,亦是更多人與事件的參與才能走到這裡。更榮幸在建築學習生涯邁向第十年的此刻,能在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寫下分號;在此,感謝郭文亮老師的論文指導,在我面對設計困境時耐心與包容的指導,而在老師不斷的提問下,推動我對於議題更深入討論的嘗試,而此對總是思慮不深的我,不僅僅是研究方法亦是對人生態度的啟發,在此深深感謝郭文亮老師的指導。
回首研究所生涯,感謝劉舜仁老師在設計方法的啟蒙,老師認為建築人身為組織者,應如「導演」般的整合各種項目,設計方法的操作過程亦接觸了各個不同領域,而帶領我們與國際交流,更開拓設計方法與議題研究的視野。
感謝邱浩修老師在數位設計上的啟蒙,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MVRDV的工作營更是充實、難忘的經歷,而在數位設計的方法與邏輯建構上更有莫大的啟發。
感謝蘇志峰老師、羅時瑋老師、林昌修老師、蘇睿弼老師、程宗賢老師在論文創作的各個階段給予指導與建議,讓論文創作與設計思維更趨成熟。
感謝劉柯成老師給予的實習機會,在學習設計之餘仍得以與實務接軌,而老師亦給予了各種不同的學習機會,如公共藝術、規劃競圖、個人住宅以及公共建築等,更對建築學習生涯有莫大助益。
感謝研究所同學與學長在求學過程的共同努力與相互砥礪。特別感謝蘇民學長、雅婷學姐、宗維學長與詩翔同學一同在競圖上合作以及設計上的討論,讓建築學習生涯更加完善;亦感謝庚敏學長、獻文學長的協助,使論文創作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感謝所有曾經陪伴我的朋友,在許多風雨下扶持。而若非你們的陪伴,我也無法獨力走過每個艱難的關口。在此,引陳之藩「謝天」一文:「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再次誠摯的感念生命中遇見的所有人。
更重要的,感謝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特別要感謝從事其他行業的父親,實質的去關心與理解建築,有此陪伴使得建築的學習過程並不孤單,而其他親人的適時幫助,更讓我能順利的完成學業,有你們的相伴是我最豐富的資產。
最後,感謝「讀者」您的參與,希望本部落格與論文創作能對您有所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