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題目]DYU103/Project 1-「川」合院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103學年度第二學期 進修部四年級設計題目
出題老師: 蔡長恩
「川」合院          都市「同堂生活」空間探討

 
居住,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而中華文明更以「家」為本,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合院」建築,從客廳的門屋,到左、右廂房及隨人丁向外拓展的護龍,反映以「家族同堂」為核心的空間脈絡,並拓展到各種不同的傳統建築類型當中,諸如寺廟、宮殿、庭園、官署等,進一步的,合院建築亦隨著地理的變化而制宜,如在黃土高原的窯洞、廣東的碉樓、閩南的土樓到近代廈門鼓浪嶼或台灣老街市的洋樓,都是合院建築在不同材料及型式的衍變表現,據此,「合院」無疑的在中華建築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並隨著時代與技術的變化持續扮演著「家族」的庇護所。

另一方面,在近代城市的快速發展之下,當代住宅已拋棄過去的傳統形式,競相的向上增築以容納更多人口,然而,許多世代居住於都市的「家族」仍固守著自己的土地,其往往不大的土地,在高密度發展的城市天際線中形成高低錯落的特殊景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題目企圖思考「合院建築」應當如何融入當代都市之中,嘗試找尋新的「居住模式」重新審視都市「同堂生活」的可能性。
  

壹、業主概述
本案業主為世代居住於台北之家族,目前居於日治時期興建之磚造二層平房,屋齡老舊且空間、機能不敷使用,因父母親年歲已高,且兒女有自行創業之意願,故委託規劃一新方案,以期能夠於原處重建一符合需求之新建築。

以下為業主需求。
同堂生活
王老先生/78歲
王先生(男主人)/54歲
大兒子/28歲
王老太太/77歲
王太太(女主人)/52歲
大女兒/27歲
空間需求
餐廳、廚房、客廳、浴廁等生活空間
居住空間
佛/祠堂
無障礙空間
居住空間
個人工作室/SOHO族
(花藝、拼布、鋼琴老師)
居住空間
店面/商業空間

貳、基地概述 :
本案基地位於台北市萬華區,鄰近康定路及和平西路口,為自清領時期即開發的老舊社區,目前後方為日治時期之歷史建築,前面臨六米巷道,對側則為市定古蹟新富市場,南北向各有三層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而此處鄰近市場及捷運站出口,對側新富市場將進行文創產業(請參考URS 21)相關之發展。
基地寬度約十六公尺、深度約為九點五公尺,
土地分區為商業區,後院需退縮三米,目前預計興建地上四層、地下壹層之建築,而目前經初步規劃,有獨棟式(Type A )及連棟式(Type B) 兩種建築形式可供選擇。

參、操作說明 :
階段一 / 探 索 ( 03 / 04 – 03 / 11 )
建築是生活的「容器」,與生活緊緊相依存。透過了解使用者生活的模式作為建築設計發展的骨幹,而建築則像是外衣反映出體態般的提出對生活的見解,這不僅僅是機能上的,更應同時具備精神意義上的實現。

請同學針對「同堂生活」,擬定出「生活劇本」,設想業主三代之職業及日常起居生活,劇本形式不拘,需包含角色分析、生活劇本及具體空間需求

階段二 / 研 擬 ( 03 / 18 – 04 / 08 )
承序言,建築會隨著地理環境的不同而衍化,請同學探討本基地周邊的條件,並根據階段一「生活劇本」中所擬定之生活方式及空間需求,從獨棟式(Type A )及連棟式(Type B)兩種建築形式中擇一進行設計發展。

期中評圖需求:
1.        「同堂生活」劇本 (形式不拘)
2.        基地分析 (人文景觀、交通、氣候、未來可能活動等…)
3.        各層平面圖(1/30)及其他初步規劃圖說。

階段三 / 擘 劃 ( 04 / 22 – 06 / 10 )
「一道牆沒有窗可以是一道牆,但是,一個房屋沒有窗就不是一個房屋,只是一個密閉的盒子。」因此,空間的生命取決於設計者的意識,而設計者的意識則來自於對使用者善意的理解。在過去,傳統「合院」以「家族」庇護所的姿態衍變出各種不同的建築形式,在兩千餘年的歷史中包容了各種不同的生活類型。據此,請同學依據階段二的選擇,設想今日的「居住模式」並進行空間與造型的細部規劃,以現代空間的觀點,規畫一符合當代「同堂生活」的空間設計。

期末評圖需求:
1.        「同堂生活」劇本 (形式不拘)
2.        基地分析 (人文景觀、交通、氣候、未來可能活動等…)
3.        「同堂生活」概念分析 (形式不拘)
4.        配置圖、各層平面、立面、剖面圖(1/30)
5.        室內、室外透視圖(3)
6.        模型(1/30,需含材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