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參」


收縮都市 / 成因

  收縮都市的成因多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含了都市郊區化、產業空洞化、社會主義變化與人口減少等,在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Germany's Federal Cultural Foundation)的展覽中,為以上四個因素各選定了一個代表區域作為展示,其中底特律(美國)是都市郊區化過程的案例,而伊萬諾沃工業地區(俄羅斯)則是社會主義變化下的代表案例,而產業空洞化則選擇了曼徹斯特/利物浦(英國),而以上這三種因素都將會導致第四個原因:人口減少,從德國的萊比錫與日本的函館都可以看到該現象的發生。以下將針對三個案例做簡單的介紹。

底特律-郊區化 人口減少51%(1950-2004)
  從一九零零年至五十年間,底特律的居住人口由二十八萬五千人增加至一百八十五萬人,而從一九五零年開始,底特律成為郊區化現象的先驅,這代表著市中心的收縮以及郊區的持續成長,形成了以郊區化作為背景的汽車社會發展與人種之間的隔閡。今天的底特律,常做為現代化城市的失敗象徵,從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八年間,共有十萬八千棟建築被拆除或是廢棄,而新建的建築僅有九千餘,成千上萬的住宅、辦公室與百貨公司處於廢棄與關閉的狀態,人行道路上雜草叢生,而因為市中心區域的黑人文化與土地問題,許多的再造計畫也顯得毫無作用。

曼徹斯特/利物浦-產業空洞化 人口減少44.9/40%(1930-2002)
  曼徹斯特與利物浦位於英國西北部,相距不到六十公里,其於十九世紀作為工業化革命城市的開端,曼徹斯特更做為世界上第一個產業都市。但由於其對於紡織產業的依賴,在紡織業逐漸沒落下,兩個城市的人口於一九五零年之後開始顯著的下降,面對所謂的產業革命,其運輸產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一九三零年曼徹斯特約七十六萬人與利物浦的八十五萬人口至今只剩下不到一半。除此之外,產業空洞化的郊區使得失業與貧困問題日益嚴重,也加快了人口的減少,在九零年代中期曼徹斯特的貧困區域失業率更達到了44%。

  一九八零年,由柴爾契夫人實施的新自由主義在曼徹斯特與利物浦實行了新的政策,使這兩個城市逐漸遠離了收縮都市的標記-空建築、貧困、犯罪、破壞等,並透過市中心的再生,重新的藉由文化與音樂將該區域重整為世界知名的都會區。然而當市中心由二級產業成功轉變成服務業時,都市的郊區依然在惡化,失業率、犯罪與空屋仍持續增加。

伊萬諾沃-後社會主義 人口減少6.8%(1990-2002)
  伊萬諾沃位於莫斯科東北方三百公里處,人口約有四十四萬七千人,於十九世紀中發展為俄羅斯的紡織工業中心,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間布爾什維克政權掌政期間,這裡被稱為無產階級的第三首都,這彰顯了這個城市的重要性。然而,在社會主義主導生產下,使得這個城市有著產業結構單一的致命缺點,隨著蘇聯解體,對伊萬諾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因為面對資本主義下高效率的紡織產業競爭對手,使得其銷售停滯,並降低了80%的工業生產,在短短的時間內出生人數與平均壽命大為降低。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壹」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貳」

「化外 – 都市收縮下的城市策略」 論文謝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