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教記 2]- 世界是什麼樣子?

今天上課臨時給學生出了道題目:在兩分鐘內畫出世界地圖。

打從我們識字以來,我們便知道世界的樣子,出現在圖畫書中,出現在新聞的背景之中,甚者,許多人家裡都有一顆地球儀。於是當我們需要畫出世界地圖時,都可以不加思索的「振筆疾書」,然而,這是一個被知識制約的過程,我們描繪的輪廓是種「真實」,卻沒有太多的意義,既無法當作工具,亦沒有辦法體現生活的「感知」。


在過去,中國的地圖多以崇山峻嶺為作為背景,而江河向下方入海,並佔去陸地的大部分。若從早期的台灣輿圖也可以見到這樣的風景。為什麼?在華夏,中原向西就是高山與荒漠,要翻過絲路好幾萬里才能到達另一端的海洋,而我們卻築了長城而從來沒有想要越過的意圖,河川則是天險,渡河的困難於是就體現在地圖的河川寬度上,這種不「真實」的地圖卻體現出生活本質上的「真實」。


因此,在設計亦是相同的。大一的學生在設計往往缺少轉化的過程,大多是直覺式的對映,而空間的構成也時常被制約在幾種形式之中。這樣的制約大多來自過去對空間的認知,要大一學生馬上跳脫其實很不容易,只有在了解自己是受到限制之後,才有突破的機會。於是在第一份世界地圖之後,馬上出了第二個題目。

請設計一份「世界地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