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教記 16]- 我們來自東石

大學的建築設計課因為需要討論的原故,往往是分成小組依照題目輪著不同學生上課的。通常每學期會輪到三輪,也就是大約四十名學生,粗算這三年下來大概也指導有兩百來位了,而每次依例問著學生打從哪來,無論東西南北,更遑論海外僑生,就是尋不著一位同鄉,一位來自東石的同鄉。其實,若要把搜尋的範圍再擴大些,自己小小眼界裡建築圈子,也還真的找不到任何出身東石的蹤跡,幾乎要讓人以為我的故鄉「東石」興許是建築師的荒地也說不定。

而這學期,總算遇見一位來自「東石」的學生,而彼東石卻非此東石,而是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與我國台灣省嘉義縣東石鄉隔海相望,僅約220公里的距離,距離第二家鄉的台北,也不過是這個距離,只不過當年隔著海,今夕隔著不同的憲法。回首三百五十年前,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的人,用家鄉的名稱替這裡命了名,建了廟,拜故土的神明,憑藉著回憶,蓋著故土的民居。祖上那輩的,都還記得自己來自泉州,但我們這代人早就不去探究了,說那是八輩子以前的事也毫不誇飾,於是,地理上的距離畫不出那道鴻溝的深度,隨著遺忘,每一天這兩個地方似乎都更遠了些。

後來問問這位陸生,想知道這兩塊土地究竟分離的多遠。才知道,原來住靠海的,一樣姓黃,而再往裡面一些都是姓蔡,習慣也相似,但也許學生還太年輕,不黯風俗,套不出更多故土的風景,但光是居住分布的相似就足以讓人興奮不已,想起當年去福建小村莊考察時村民招待的家常,與祖母烹調的味道一轍,而教授說「這就是原鄉」。

也許,有朝一日我會踏上那裏看望,看看那平行的故土,究竟走到了哪裡?


沒有留言: